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34
编号:13734616
让孩子爱上博物馆,关键在你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幸福家庭》 20134
     每当问到家长为什么很少带孩子到博物馆时,最多的答案是:“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是很懂,不知道该带孩子看什么,也怕被孩子问住了。”相信有这样顾虑的家长不在少数。

    正因如此,才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孩子一同走进历史、发现艺术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博物馆不该是一个一生只光顾一次,而是可以终生学习的场所。

    中国博物馆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百年有余,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类别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仅北京一地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便有160余家。加之逐步实行的免票制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流涌入博物馆、美术馆等,如此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生活里,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培养起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和传统呢?

    培养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和爱好

    想让孩子爱上博物馆,父母首先自己也要爱博物馆。国外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学者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随父母或老师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将在他之后的生活里被放入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虽然我对这一说法的年龄划分不很赞同,但我深切地认为,对孩子参观博物馆而言,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现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内容专业丰富的各类博物馆,但缺少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不要担心你的专业,作为家长,请你带着自己对博物馆的好奇,陪伴孩子一同参观,就是培养这一习惯的良好开始。当我们走进一个画展,就算我们没有美术功底、没有艺术史的积累,但我们同样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原来那颗红色的心形图案,在大人眼里是紧张与局促,而在孩子眼里则是一颗大大的草莓。正如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讲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不缺少发现艺术,缺少的是一双发现艺术的眼睛。与你的孩子一同进入博物馆去练就这双敏锐的眼睛。

    选择合适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类型众多,展览的类型也很多,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博物馆,才能让孩子对博物馆留下美好印象。首先,要从参与性强的博物馆和展览入手。参与性,可以从观察、互动、体验等不同角度来考虑,重点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刚开始可以尝试去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遗址类博物馆。现在,许多博物馆都逐步建立起了丰富多彩的面向公众的社会教育活动,对孩子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形式,让他们能在参观中动手、动脑,在互动、体验等活动中更好地回味展览和文物,好比是总结和温习。对那些没有这类活动的展览而言,家长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诸如“寻宝”、“发现不同”等简单的游戏方式,增加孩子参观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当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博物馆有了一定认识后,可选择线索性强、知识性强的综合性博物馆去参观,激发孩子主动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注意参观前的准备与参观后的回味

    有时候,家长可以提前先参观下博物馆。这样做,一能清楚地了解哪些展览适合孩子去看,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去选择;二能为孩子参观做好准备,包括了解哪些有趣的知识,为孩子的参观设定一定的主题和路线,参观多长时间是孩子能够适应和接受的等等。

    特别提醒:

    每个展览在陈设上都是按照一定线索和思路布置的,展柜和展柜之间、文物和文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步入展厅请在入口处稍作停留,看看展览的名字,比如当你看到展览名为青铜艺术展,那是站在艺术发展的角度去表达的;当你看到展览名为青铜珍藏展,那是站在重点文物的角度去介绍的。

    其实历史、文化、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参观结束后可以在生活里寻找那些在博物馆中看到、学到的内容,让历史不再显得陌生和遥远。比如,当我在讲解古人流传下来的存冰用冰传统时,会向观众推荐去北京景山西门的雪池胡同看看,可以在那里找到清朝时皇家冰窖遗址,其实多一份观察、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收获的喜悦。

    并非所有的讲解都适合孩子

    我在博物馆讲解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总觉得讲解机会难得,总是把年纪很小的孩子推到听讲队伍的前列,使得距离我最近的前排观众总是一群大大小小,或高或低的小朋友。对讲解员而言,讲得太深,低年龄的小朋友听不明白,会越发无聊,本已提起的一点对博物馆的兴趣也会被浇灭;讲得太浅,高年龄的孩子会觉得索然无味,与自己在家读书并无差别。

    因而,并非所有的讲解都适合孩子听,对尚未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与父母或伙伴同行的独立参观或许更有效,如果选择有讲解的,可以相约同年龄段的,相熟的伙伴一起参观听讲;而对于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和参观的方式,不管孩子是否爱听讲解,家长都要尊重他的习惯和方式。

    控制好在展厅停留的时间

    有些家长,尤其是前往外地参观博物馆时,总希望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博物馆的几个展厅都看到,在馆内停留的时间很长,等到孩子走出博物馆时,已经累得够呛,这样的参观其实得不偿失。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尤其是在如此安静的环境内更加有限,因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等实际情况,控制好在展厅内停留的时间,以一节课的时间为最宜,避免“一餐吃尽”的参观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同一个展览,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多次参观,“少吃多餐”的方式会更有意思。比如,带孩子去青铜艺术展参观,这周带孩子去找找不同青铜器的用途,下周和孩子一起找找青铜器上不同的动物形象。这样,孩子会有不同的兴趣点和知识点。

    让孩子和伙伴一起参观

    如果有的孩子更愿意独自参观,作为家长应当尊重他的参观习惯和方式,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建议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参观。当小朋友一个人参观时,获得的信息是单向的,更多是文物本身表现出来的特征、故事等,但当有小伙伴同行时,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能更好地参与到参观行为中,尤其是在跟随讲解员一同参观时,表现更为突出。当讲解员的一个小问题抛给听讲的孩子们时,会听到许多不同的答案,尽管只有一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为孩子们打开的却是更加开阔的想象和思考。

    也许是因为我在博物馆已经做了10年的义务讲解,对博物馆有着很特殊和很深厚的感情,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带着好奇与兴趣走进博物馆,带着思考和收获离开,在博物馆里寻找人类和民族逝去的回忆,但同时也在博物馆里留下他们发现和追寻美好的那份回忆。

    (摘自《为了孩子·3~7岁》), 百拇医药(王鹏)